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加快牧区经济发展 千方百计提高牧民收入

【字体:

 全国牧区共涉及13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面积400多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2%。草原牧区大部分位于干旱、高寒、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边境地区。加快牧区经济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牧区经济和牧民收入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牧区经济和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地区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小,牧民收入低、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据统计,2008年,全国牧区地区生产总值7887亿元,仅占全国的2.6%;牧民人均纯收入3714元,虽然较1978年增长20多倍,但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2%。

   牧区经济发展缓慢和牧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一是牧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畜牧业一直是牧区和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六大牧区省份牧业产值总计3350.4亿元,占六省份农业总产值的43.8%。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小,重利用、轻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草原生态保护投入标准低,财政转移性收入较少。据统计,“八五”至“十五”期间国家对草原保护与建设投入每亩平均不足0.04元,中央对牧区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仍然较少。三是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牧民由于风俗习惯、宗教、语言、思想观念等原因,外出经商和务工少,牧民收入中来源于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比例较低。四是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牧民生产、生活成本高。牧区基础设施和畜牧业服务机构不健全,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导致牧民生产生活支出较农区高。

   牧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牧民增收的有利条件

   一是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国草原牧区幅员辽阔,景观资源丰富。草原地区具有大量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源。草原地区矿藏、新兴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比较丰富。生活在草原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我国草原牧区大多地处边境地区,边疆线长,位置重要,且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对外贸易潜力较大。三是政策优势显著。目前,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地区,国家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投入越来越多,近年来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使牧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政策优势。

   增加牧民收入的建议

   一是转变牧区的生产经营方式,丰富牧民收入来源。国家把畜牧业经济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依据牧区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特点,从牧区实际出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牧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二是落实草原生态补助长效机制,增加政策性补贴收入。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发挥草原监理机构在执法监督、监测预警和防火防灾上的作用。同时,扩大政策的实施范围,将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的牧区半牧区县一并纳入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完善牧区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弥补牧民因保护草原而损失的收入。三是加快特色农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草原生态农牧业,探索农牧业发展新模式。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产品产业。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民族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四是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牧民生产生活成本。进一步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加大对牧区社会事业的集中投入,在牧区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和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强牧区基础卫生建设,降低牧民教育、养老、医疗等支出,从而切实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让牧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蒙ICP备11004172号-1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2号 邮编:010031 电话:(0471)5900262

电子邮件:sfcnmnky@sina.com 传真:(0471)5900262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